目前分類:牙周病治療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口罩已是許多人的必備單品,好似戴著口罩才有安全感;但這份安全感究竟來自阻擋了髒空氣、病菌,還是包藏了情緒,甚至對外宣告──別和我講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但專家良心建議,若非必要,不要有事沒事就戴著口罩,不僅可能帶來皮膚問題,長期下來還可能妨礙人際關係發展。

近年來,空汙問題日益嚴重,加上為了防堵傳染病、或增加防曬效果,不少人已習慣口罩不離身;但仔細觀察或許可以發現,有些人已把口罩當成情緒防護罩,透過這層「面紗」隱藏喜怒哀樂,將自己與外界築起一道牆。

甚至現在還有「口罩美女」一詞出現,指的是女生只要戴上口罩,僅露出眼睛,容易讓人對她的面貌產生「理想化」的幻想。有些女生如果沒有化妝,也得戴上口罩才敢素顏出門,已對口罩產生依賴性。

悶熱流汗 小心長痘痘、粉刺、濕疹

而長期戴口罩不僅影響心理層面,皮膚科醫師也提醒應該適時脫下口罩,讓皮膚喘口氣。

雅文皮膚科診所院長黃千耀表示,長時間戴著口罩,假使口罩比較不透氣,悶熱又流汗的結果,容易造成毛孔阻塞而長痘痘或粉刺,尤其顴骨較凸出,容易與口罩內側接觸,更是常見出現皮膚狀況的地方。

看診時,我常聽病人抱怨:「最近火氣大,整排牙齒浮浮的,咬東西沒力量…」等,諸如此類的主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可能是罹患了牙周病。那牙周病又是什麼樣的疾病呢?簡單來說,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牙周組織包括了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若口腔衛生習慣不好,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堆積在牙齦溝處,此時就會引起牙齦開始發炎,若不及早接受治療,就會進一步破壞牙周韌帶,齒槽骨,因此病情若過於嚴重,即使牙齒本身沒有蛀牙,仍然面臨拔掉的命運。“預防勝於治療”想必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詞了,因此口腔的保健與預活動假牙防才是維持牙齒美觀及功能牙週治療的重要課題。

此外,口罩的鬆緊帶或固定用的金屬條可能會摩擦皮膚,假使皮膚較敏感,可能會輕微受傷,導致破皮、濕疹或過敏現象。

醫師也提醒,雖然幼童牙周病治療毛孔出油的現象不像成人這麼明顯,比較不會長痘痘,但幼兒的皮膚比成人敏感、脆弱,更容易因為長時間戴口罩悶熱、流汗造成皮膚刺激而長濕疹。尤其更小的寶寶若是口水沾到臉上,又長時間戴著口罩,還會造成口水疹。

布口罩天天清洗 一次性口罩用完就要丟

醫師建議,大部分口罩都是一次性使牙周病治療方式用,記得要更換,用完就丟,不必太過節省;假使是布料或有特殊設計、單價較高、可多次使用的口罩,建議每天都要清洗。

尤其是機車族常戴的布口罩,如果無法天天清洗更換,建議布口罩底下再戴一層不織布材質、拋棄式的薄口罩,一來加強過濾髒空氣的效果,二來減少直接接觸到布料口罩的髒汙。

黃千耀也建議,空氣汙染嚴重、進出醫療院所、呼吸道比較敏感、或者想要簡單防曬的民眾,確實可以戴上口罩;但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進入室內或空氣品質狀況良好時就可以拿下口罩,別讓皮膚悶壞了。

牙周病主要分成牙齦炎和牙周炎兩種,發炎的牙齦會有容易出血、紅、腫、痛,而許多情況和一般牙齦無顯著的差異,一般民眾難以察覺,因此常被忽略。後續也會陸續出現易與牙齒分離剝開的情況,而再嚴重些受壓時容易流膿、甚至有惡臭味,這或許就即將進入更為嚴重的牙周炎。牙周炎主要發生在牙齒附近,如牙齒周邊組織、齒槽骨等,當裝放牙齒的齒槽骨遭受損壞,牙齒變容易鬆動、產生縫隙、咬合怪異、甚至脫落。醫師表示通常牙周病會先從牙齦炎開始,若未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到了牙周炎情況就會比較嚴重了,其在治療上可能會需要掀開牙齦做清創等處理,將其內的細菌等穢物清除。若當出現牙周病卻遲遲未處理,除了會出現前述這些發生在口腔的問題,牙周病本身也相當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不少研究發現,牙周病和各種疾病、慢性病都有不少相關性,例如心臟病、中風、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呼吸道疾病、失智症等,而讓民眾聞之色變的癌症也可能有些關聯。雖目前醫界尚在研究其原因及關連性,尚未有明確的證據能夠直接證明是否因牙周病的細菌進入到體內、血液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果關係,但確實有牙周病的患者出現這些疾病的比例是較高的,民眾應當留意。

林羽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20歲林姓女大生今年初發現體重不斷下降,一度以為瘦身成功竊自歡喜,牙周病治療方式不料之後左頸部出現腫塊,甚至逐漸變大,就醫檢查後證實為「何杰金氏淋巴瘤」,確診為淋巴癌二期。所幸接受醫師建議接受化療,病情順利控制且未擴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林女今年中旬摸到左頸部有腫塊長達3週,雖先到診所求治,但並未獲得改善,幸好患者警覺性高,趕緊到醫院就醫並完成相關檢查,同時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化學治療,在藥物治療配合下,病情明顯改善並控制,生活正常不受影響。

黃文豊指出,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又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大類,而淋巴癌的成因至今不明,研究顯示,可能與體質、化學物質、病毒感染有關,而病人的免疫功能缺損更可能是重要因素,國內患者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比例較低,約僅1至2成左右,好發於15至25歲或大於55歲族群,共有兩個高峰年齡層。

想要控制牙周病的牙週治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以去除所有的牙菌斑。良好的個人口腔衛生是最重要的。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每天仔細的刷牙,不讓牙菌斑堆積是戰勝牙病的必要條件。單純的牙齦炎,通常只要進行牙菌斑及結石清除的治療即可改善。經此牙週治療的步驟,牙齦會重新貼附牙齒表面,若能配合個人良好口腔衛生的維護,就會得到相當好的治療結果。嚴重的牙周病就可能需要進行牙週治療手術。手術的目的是要去除難以清除的深層結石及牙菌斑,以有效遏止疾病的惡化,利於牙周組織再生,或以美容手術重建牙齦形態方便病人清潔。如果還有希望的牙齒,可以試著採用GTR(引導組織再生)、GBR(引導齒槽骨再生)的術式來改善牙周的現象,但並非每顆牙齒都可以這樣做,如果判斷錯誤,把預後不佳的牙齒作這些術式,很可能只是浪費您的金錢和時間罷了,對您一點都沒有好處。

黃文豊表示,淋巴癌具有難捉摸、多類型,且無所不在的特性,因此又被稱為「沈默的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既不會痛也不會紅腫,較後期則可能會出現發燒、體重活動假牙減輕、盜汗、貧血以及器官被侵犯等症狀。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預後很好,臨床上第一或二期的病人,其治癒率可高達80%~90%,萬一進入第三或四期,其十年存活率仍可達到50%~60%,雖然治療過程辛苦,但只要早期發現,多數患者在接受放療或化療過後都能獲得痊癒,「絕對不是無法治癒的絕症」黃文豊強調。

黃文豊提醒,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後盡量避免生食及未經削皮的水果、加工食品或隔夜食物等,並配合醫師建議及早接受個人化治療,就有機會控牙周病治療制病情,以達到更好的預後。

研究統計,牙周病人引發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倍,中風機率是3倍。由於心臟病的發生和血管的發炎密不可分,而牙齒正是身體內極普遍的發炎根源之一。若口腔長期存在細菌感染和慢性發炎,順著血液循環流到心臟,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並且極可能引發血管壁粥狀動脈硬化,增加血管阻塞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牙菌斑導致的牙齦炎易使身體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使白血球增多,進而誘發心臟病。醫學新研究也指出,造成牙周病的基因位置,與心臟疾病的基因位置是接近的,牙周病者要特別關心心臟健康。

林羽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